
今年來,童橋村堅持以黨建為核心、以群眾為主體,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聚焦童橋村小區建設,積極向上爭取資金380萬元,推進小區地下管網、道路建設,向下發動群眾參與小區設計、建設和管理,真正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不斷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

決策共謀 匯集群眾智慧
童橋村主動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結合“一下三民”實踐活動,以八嶺山鎮“1+1+1”移動辦公桌黨建特色工作為抓手,在小區規劃、建設選址、房屋設計過程中充分征求村民意見,先后召開2次小組會和7次戶主會,讓村民與設計方、村委會一起對設計方案反復論證,共同探討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真正實現由“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轉變,激發村民參與決策共謀的熱情。
發展共建 凝聚群眾力量
在小區建設過程中,村黨組織多次到市區有關部門匯報小區建設情況,多方爭取資金,用于小區道路硬化、綠化和地下管網、自來水網建設。12名村民在小區建設過程中積極參與,主動投工、投勞,20戶已進駐小區的村民自發商議,每戶出資1.5萬元,用于對房屋外墻粉刷、房前屋后環境整治、購買分類垃圾桶,解決小區建設發展中資金不足的難題,形成“群眾從站著看到跟著干,再到自覺干”的良好氛圍。
建設共管 增強群眾參與感
為進一步推進小區管理,童橋村積極探索“1+3+N”的三級聯動管理機制,將小區劃分為3大片20個小網格,由1個黨員牽頭、3個中心戶長包片、20戶村民包點,開展“綠地共同認管”“環境共同維護”等活動,在童橋村村規民約的基礎上討論制定小區管理制度及小區公共事務的議事規則,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小區的長效管理,切實增強群眾參與感,共同維護小區的良好環境和建設成果,讓“共同締造”理念深入人心。
效果共評 增加群眾滿意度
童橋村每月組織村公益性崗位人員對小區的環境衛生進行“大檢查”,對每個農戶的“責任田”管護工作進行打分,從而對小區建設、管理的實效進行評價和反饋。目前,童橋村正在積極籌劃“小手拉大手”活動,組建一支以中小學生為主的人居環境評審團,通過制定《童橋村衛生環境評比標準》,探索建立事先明確標準,事中認真評定,事后公布成績并給予物質獎勵的共評機制方法,真正形成齊抓共管、創先爭優的生動局面。
成果共享 惠及群眾民生
目前,童橋村小區已建成長達1200米的水泥路,安裝路燈50余盞,完善了強弱電、水管網設施,植樹700余株,配置運動建身器材,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同時,在小區旁建設童橋村新醫務室,提升小區及童橋村村民就醫環境。真正做到村民出行更加“順心”,夜間活動更加“安心”,生活質量更加“稱心”,村居環境更加“舒心”,看病就醫更加“暖心”,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